本年度第三讲“与君说”于05月13日在开云线上(中国)官方网站双梧斋·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报名人数19人,到场人数为32人。主讲人为岳麓书院邀访教授尤西林老师,主题为“中国现代化转型时代的公德与私德”。
本次与君说以开云线上(中国)官方网站龙跃君书记致辞开始,以座谈会的形式举行,在同学们的提问中落下帷幕。尤西林教授的发言条理清晰,在五个方面以小见大,面面俱到,给同学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有益的启迪。
在中国现代化发展阶段,公德和私德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仅是学术界讨论,更是人人都在关注的问题。尤其在当下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很多社会上浮现的腐败问题、社会乱象都在印证此话题的重要性。在这一部分尤西林老师介绍了“公德”在中国历史中出现的时代背景以及公德和私德的概念。
公德指的是公共领域中的道德。公德是有原则的,是理性的,对待所有事物都是一视同仁的态度,且具有普遍性、形式化的特征。公德可以存在与任何生人关系,即意味着你和陌生人关系维持中体现的修养品质都是公德的体现。
私德则是私人关系间的道德。这里面涉及人情、关系,并且因人而异,具有相对性,是适用于熟人范围内的一种关系准则。
由于中国古代礼法和封建制度中某些观念的约束,中国古代近乎是没有公德的,私德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西周礼乐制度正式建立,把殷商时期对于神的绝对崇拜分化到“天”与“帝”之中。这个时期祖先神成为至上神,血亲和血缘关系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也正因为血缘关系的捆绑和古代人对于忠孝的看重,血亲私德包含着排除异己的非道德性,这与我们所说的公共伦理是不一样的。如此一来,中国古代私德侵占公德是非常普遍的,家国同构导致了九品中正和察举制选出了太多缺乏公德只做门面的官员;私德的畸形形态也在社会上形成不少帮派搞小团体主义和政治腐败。与此同时,过分强调私德也会削弱人性中的真,侵犯人的隐私。
公德与私德问题超出伦理学范畴而指向今日更为尖锐与重大的政治社会课题。作为现代化转型最大毒瘤的腐败,其社会机制乃是“国家(权力)部门家族血亲化”。权贵资本是对现代公共社会的反动,血亲政治是古今中外“特殊利益集团”(包括权贵资本集团)形成的伦理基础,因而反思血亲伦理并建设现代化的公德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意义。
中国自甲午海战以来,不断地面临着公德建立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社会对公德的需求也日趋明显。社会公德虽然抽象,但却对于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构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公共领域超越私人交往。现代化社会中市场化的中介链条会无限延伸,交往的趋势全球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都决定了私德是不能也不会和古代那样占据上风的。科技中介的存在最大化地扩展了这种可能性,而公德给公共领域的交往提供了原则。
接下来,老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现代公德和私德可能存在的关系和带来的结果。
公私德分化:伦理与道德。梁启超晚年批评国人也无私德:指个体私人道德品行;现代个体人格对公德的自觉承担:“范跑跑”事件;超越遵纪守法的公共关怀精神。
公德与私德良性融合:“合情”不仅协调“合理”而且良性促进公德机制;“合理”交往同时所包含的“合情”亦即人情味与原则性的融合是更高伦理境界,是对西方形式化理性公德的必要补充。
最后,尤西林教授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对于公德建设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并回答了同学们对于公德与私德的矛盾在当代产生的问题。
公德制度基础建设。1978年美国通过第一部道德法《政府道德法》,公务员的权利在本部法律中得到保证,执政党成为能够代表社会与人民的一份子。中国也可借鉴这个方法,加强公德制度的建立。只有当制度建立,成为习惯,公德对于社会转型的作用才能最大化的发挥畜类。
其次,老师提倡(公民)权利公民化,即保证公民独立人格及其权利。这样人们就能够从家族的、宗法的、全能主义的单位所有制和形形色色的人身依附中解放出来,培养出现代的、独立而平等(自尊并敬人)的人格。
在这一点中,将公共伦理升华为个体道德人格,将日常习惯作为私德中人品教养的体现,在职业生涯中将职业道德里的公德和私德有机融合,在日常小事中体现社会公德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交流课的最后,老师很耐心地回答了同学关于网络暴力中公德和私德的关系体现,并表示公德和私德的有机融合还需要时间,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脚踏实地,从自己做起,不断审视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是否在公德与私德中取得了平衡。